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而中风后抑郁症(PSD)又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本病的发病率在25%——60%。
那么,为什么会引起中风后抑郁呢?其一,可能是由于中风发病较急,而发病以后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片面地夸大或缩小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对预后产生过多的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往往陷入绝望和担忧情绪中;其二,患者患病以后社会活动相对减少,与社会交往贫乏,社会支持程度相对降低,自我感觉对社会贡献少,是累赘、负担等,易产生自卑,情绪低落等;此外,病灶数目、大小,近期负性事件,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程度,病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病人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同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嗜睡、敏感或运动迟钝、疲乏无力、无用感和负疚感,思维和注意力下降,甚至出现自杀念头等,而抑郁的发生,直接影响到病人对康复的疗效。
所以,如何对中风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估,帮助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改善不良心态,建立治疗信心,培养早期自我肢体康复的主动性,预防继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
中风后抑郁症,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后世医家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创立了舒肝,柔肝,和肝,养肝等不同的治疗“郁证”的方法,常用方有逍遥散、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
固然药物是治疗“郁证”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卒中发生后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的患者,还面临着许多心理、社会问题,这时的人并不是单纯的生物体,而是身心均需帮助和医治的社会人,这就还需通过心理访谈,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有效收集病人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智力,以及思维,情绪情感,个性倾向,人际态度等资料,及早介入合适的心理康复治疗,来对病人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的性质和程度作出科学的诊断。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中风后抑郁症病人,灵活应用中药辨证施治,并结合心理疏导,纠正患者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建立治疗信心,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减少患者与家属间的不良心理互动,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和中风后抑郁症的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