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尝试“音频毒品”来治疗抑郁症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23

 

       近期一种“音乐毒品”在网上悄悄流行起来,有听过的人介绍称,“音频毒品”听后非常“刺激”。有些音频文件还号称可以“抗抑郁”。

      有记者在Google、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音频毒品”,立马出现了大量下载、试听网址。这些音频文件分为“头痛”、“镇静”、“抗抑郁”、“可卡因”等类别,据称可以产生不同效果。而且每段音频都很醒目地标上了“后果自负”、“意志力薄弱者慎入”等提醒。

  记者下载一个名为“preview”的“抗抑郁”的音频文件,这是一段4分多钟的音频文件,文件提示试听前要“闭上眼睛,双手整齐地放在一起。”,按照指示,记者最初听到就像跑车启动的声音,整段音乐没有什么调子,也没有什么规律,大部分是“嗡嗡”声,只是节奏长短不一,感觉忽近忽远,给人一种类似装潢打钻的噪声,让人定不了神,最后一个诡异的笑声更是吓人一跳。

  随后,记者又听了一段“镇静”音频,听上去和“抗抑郁”段感觉基本相同,却没有任何放松的感觉。

     事实上,多数朋友总结听“音频毒品”后的感觉是“越听越心慌烦躁”。

     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心理学教授林榕发解释,“音频毒品”其实类似催眠,是一种心理暗示。专家提醒广大网民,“音频毒品”的副作用尚不明确,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林教授介绍,在音频毒品出现后,他非常关注并进行过研究,“‘音频毒品’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一些心理脆弱、自我意识强烈和心理敏感者就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暗示作用,用来抒发他们毫无规则的情绪”。

 林教授强调,“音频毒品”名字取的怪异,是为了满足网民好奇从众心理,但它绝对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能产生作用,有的人正好符合这种心境,就会上瘾,否则就容易产生失眠、烦躁或焦虑的心理。

 林教授提醒广大网民,对于“音频毒品”这种双刃剑式新事物,目前还无法做出确切评估,但它肯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产生轻快感的网民只是个案,大家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以免身心受害。

 福建八闽律师事务所江典慧律师表示,“音频毒品”是新生事物,它会给听者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但它本身是音乐作品,目前为止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界定它是否违法,自然也无法从法律上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