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焦虑情绪化 教师“心病”引发师生矛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28

  汇聚国内众多知名心理、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第三届21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今天上午分别在全市的14个分会场同时展开研讨。记者在长宁初级职校举行的心理教育成果展示会采访时发现,在会议散发的一系列材料和座谈交流中,专家对校园心理问题的关注,已经由青少年学生扩展至整个教师群体。相关调查表明,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早出晚归工作太累

  在此次由上海市教科院等主办的论坛上,教师的心理问题特别引人关注。居高不下的学业和升学压力,使得在一些学校不仅学生害怕进教室,就连教师也会带着忧心、压抑和苦恼的心情进教室。一份对教师的心理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焦虑已经呈普遍存在的态势,这可以从他们每天较长的工作时间上得到印证。调查发现,有75%的教师是在早晨7时30分前到校,只有10%的教师是在下午4时30分前回家,近半数的教师是下午5时后下班,近一成的教师要工作到下午6时以后。另有超过六成的教师表示,每天回家后还要工作一个多小时,而晚上工作两小时以上的教师约占24%。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俊老师分析说,教师发生的一些教育过失行为,绝大多数并非是师德问题引起的,而是源于压力过大、焦虑过度,致使不能在工作中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简言之,许多师生矛盾可能是由教师的“心病”引发的。

  身心健康只占少数

  一份杨浦区高中教师的心理体检报告称,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感到满意的教师仅占19%,完全否认自己身心健康的教师比例却多达三分之一以上。而另一项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也显示,随着教龄的增加,职业倦怠趋于严重,有些教师在从教之初就产生了职业倦怠,而16年至20年的教龄为职业倦怠的高发期。而且,女教师还会因情绪耗竭、成就感低等特殊情况,出现职业倦怠的人数和严重程度均高于男教师的情况。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在教师群体中较多地出现了或教学态度消极或情绪焦虑或理智感下降等情况。专家们认为,这极可能会为各类教育事故和教学差错埋下隐患。

  风华中学曹凤莲老师说,教师应当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克服职业倦怠,应当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同时,学校管理者也有责任为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