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这一诊断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社会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8--7.8%,终生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20%。有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有患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更小的趋势。青少年抑郁症发作病程长,复发率高达40--70%,且常常给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困难。自杀已经成为15--24岁人群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青少年自杀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抑郁症。病程越长,自杀的危险度越高。考虑到青少年抑郁症的高患病率、严重的危害及相关的高死亡率。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下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研究进展。
1.应激
应激,可以理解为当我们面对特定的环境或事件时身体或/和心理作出的反应。负性的生活事件在从童年到成年的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早年的应激事件,如童年期被忽略,被躯体虐待或早年丧失父母,是今后患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几乎所有的抑郁障碍者在抑郁发作前的一个月遭遇至少一件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
此外,青少年在抑郁发作、复发以及症状恶化前都经历过应激事件。然而,应激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系并不是静止、单向的,而是一个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学者认为,个体由于人格特质或一些行为表现,如处于沮丧状态,会引起应激性的情景并给自己带来额外的负性事件,而这些又导致抑郁的进一步升级。
青春期是一个过度期,而过度期总是伴随着痛苦情绪和应激的增加。青少年在13岁以后所经历的难以控制的负性生活事件明显增加,而应激的增加曲线与青春期抑郁症状的增加是相平行的。
显然,并非所有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者都会抑郁,事实上,只有20--50%经历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会最终罹患抑郁症;而有些个体有不断使自己置身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倾向。此外,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基因危险因子与罹患抑郁症的基因危险因子是正相关的。负性生活事件既不是导致青少年抑郁症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一些抑郁症的易感因素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危险,特别是在应激条件下。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