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入侵大学生谁有责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38
抑郁症入侵大学生谁有责任

 福建之窗   

  【本文摘要】 大学生自杀有各种原因。有的是由于感情受挫;有的是由于学习失败,有的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还有的是由于家庭不幸,就业问题等等。但最根本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过不了关。为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那么低呢?



  一、学校有责任。

  大学生自杀,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尤其需要认真反思,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大量事实表明,不抓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学生自杀的重大原因。而学校制度体制及教育理念的缺陷,也极易造成学生思想的迷失,并最终引发他们严重的价值错位问题,一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倘若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就可能产生自杀冲动。另一方面,是高校的应对机制尚不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还在建设之中,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二、家庭的责任更大。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极为重要。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杀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家庭教育的不成功,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较强,情商低,适应能力极差。对自杀的大学生的父母的调查表明,不少父母对孩子爱的太过分。家庭出身与自杀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应看到一些家庭与自杀的统计结果似乎有分层的显著差异,那是因为“家庭教育造成的自我定位与社会认知是否协调造成的”。

  三、社会也有责任。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打下烙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因而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被另眼相待。目前,在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封建迷信盛行。谁家的孩子有了心理疾患,不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而是藏着躲着,或者不惜花重金请巫婆神汉。

  四、大学生本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杀和自杀者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软弱型和未熟型的性格和自我性强、欲求难以满足以及耐性差的人就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我们国家的大学生的情况也是如此。不少大学生经不起“挫折“,也不积极改善本人的心理状况。据调查,自杀的大学生在自杀前,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询。他们或者由于太封闭,不愿与人交往,也不知道去心理咨询。事实证明,有自杀企图的大学生经过心理咨询之后,他们的无助感无望感(hopelessness-helplessness)逐渐消失。斯内德曼认为,正是这种无助感无望感一直得不到缓解导致人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