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的秘诀之--三个耐心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19:44

前几天在公众号和今日头条上发了一篇文章《周绍宇:治疗抑郁症犹如投资股票—规律篇》,里面也写了一些我投资股票的点滴心得,然后就有朋友让我帮他诊断股票。这真让我哭笑不得,我就这么一点儿精力,研究自己的三五只股票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了,哪有能力给别人诊断股票啊!

于是,我赶紧回了条信息:忘掉股神那段,看看揪耳朵那段吧。然后他说那段确实挺逗的,也算是对我的肯定,这里谢过了哈。

好了,不聊了,还是说正事吧!今天的主题是:治疗抑郁症常常需要非凡的耐心。

我们知道,抗抑郁药起效较慢,一般需要2-4周,有的甚至需要6-8周以上。比起投资股票来,这个时间已经算很短了,买股票常常要等好多年才会有满意的回报。但是我们要知道,抑郁症发作时往往是度日如年啊,时间虽短,但是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比起股票来肯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吃了三天药不见效就急了,一个礼拜还没效果就说这个药不适合自己。这些都是耐心不够的表现。治疗抑郁症如果没有耐心,常常会导致以下三种情况。

一、过快增加抗抑郁药剂量。

从风险受益的角度来说,抗抑郁药只要能达到疗效,剂量当然越小越好。这样既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又能减少甚至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如果药量过小,没有效果,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药量过大就更不好了。饭吃多了还撑得慌呢,药就更不要多吃了,疗效未必增加,副反应却常常加倍,还有药费也会增加,弊端太多了。具体吃几粒药要因人而异,这也和吃饭一个道理,有的人一顿吃一个馒头就饱了,有的需要吃两三个才行。

但是,我们事先都不知道你的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只能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一点儿一点儿的试,然后找到那个最低有效剂量的临界点。

我们假设本来吃1粒药,2周后能见效。结果你吃了1周后,看看没有效果,擅自增加到2粒,然后到2周的时候见效了(注意,其实即使不增加到2粒也会见效),然后你就会以为自己需要吃2粒药才能控制自己的病情。那么,问题来了,你以后就要一直每天都吃两粒药了。这样一方面浪费钱,另一方面可能增加副反应。而且,当你看到其他抑郁症患者一天只需要吃1粒药的时候

,会不会心里也感到不舒服,认为自己的病比别人难治呢?

医生一般也不会再让你减到一天一粒药,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维持期的剂量应该和急性治疗期的相同,这样能减少病情反复的风险。

二、频繁更换抗抑郁药。

贸然更换抗抑郁药就更不对了,医生都已经告诉你起效需要2-4周了,那请至少坚持4周好吗?如果可能,请坚持6周以上,大部分都会有效的,疗效不理想的,再增加剂量观察不迟,实在没效果的才考虑换药。

很多患者吃了才几天没效果就换药,每个药疗程都不足,结果换来换去都没用。其实不是那些药没效果,而是时间不够。现在让你数100个数,一定难不倒你,可是如果只给你3秒钟时间,你能数的完吗?时间明显不够对吗?我因此就跟别人说你不会数数,你觉得合理吗?

抗抑郁药也一样,需要我们多给他们一点儿时间,让他们把能力都发挥出来,抑郁症大部分都能控制的。

三、频繁更换医生。

这个和换药其实是一个道理。有些患者在一个医生那里配了药,吃了几天没效果,然后就觉得这个医生水平不行,于是换个医生看,然后又没效果,然后再换,然后就感叹自己怎么碰不到好医生啊!

其实,抑郁症一般不算什么疑难杂症,正规的精神科医师,都能做出比较规范的诊疗服务。但是不同医生都有一些自己的风格或习惯。换医生的话,由于接诊医生可能不清楚原来医生的意图,常常不能贯彻原来的治疗方案,导致前功尽弃。尤其是换同一家医院的不同医生时,一般算复诊。复诊时由于时间比初诊短,复诊医生往往不能很好的了解病情,制定的方案也就不一定比初诊医生好。

因此,除非有明显的依据证明初诊医生有问题,比如不是精神科执业医师、明显的不负责任、明显不按规范治疗等,尽量不要频繁换医生。当然,如果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更合适的医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只是随便换医生碰运气,那一般会让你失望的,而且耽误病情。

总之,治疗抑郁症需要耐心。给抗抑郁药的“最低有效剂量”多一点儿耐心,不要随意增加剂量;给每一种抗抑郁药多一点儿耐心,不要随意换药;给每个接诊你的医生多一点儿耐心,不要随意换医生。还是那句话,按规范治疗,慢慢来才比较快!